欢迎您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所!
试验专题 站点地图 400-635-0567

当前位置:首页 > 检测项目 > 非标实验室 > 检测标准

信息安全检测cc检测标准

原创发布者:北检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信息安全检测CC标准解析:检测样品、项目、方法与仪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企业及个人关注的焦点。为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国际通用的CC(Common Criteria)检测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与系统的安全评估。本文将从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四部分,解析CC标准下的信息安全检测流程。

一、检测样品

CC标准涵盖的检测样品类型多样,主要包括:

  1. 硬件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基础设施。
  2.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及移动端APP。
  3. 嵌入式设备:如物联网终端(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器)、智能卡等。
  4. 通信协议:针对网络通信中的加密协议(如TLS/SSL)、数据传输协议的安全性评估。

所有样品需满足CC标准中定义的安全功能要求(SFR)和安全保障要求(SAR)。

二、检测项目

依据CC标准,核心检测项目分为以下类别:

  1. 安全功能验证:确认样品是否具备声明中的安全功能(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2. 漏洞评估: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动态测试等手段,识别系统潜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SQL注入)。
  3. 渗透测试:模拟攻击场景,验证系统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4. 合规性检查: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法规(如GDPR、等保2.0)及特定安全等级(EAL1-EAL7)。
  5. 性能与稳定性测试:评估安全机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高负载下的稳定性。

三、检测方法

CC标准要求采用科学、可复现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1. 文档审查:分析产品的安全目标(ST)及安全策略文档,验证其完整性和一致性。
  2. 黑盒测试:在不了解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输入输出验证功能安全性。
  3. 白盒测试:基于源代码或设计文档,进行深度逻辑分析和漏洞挖掘。
  4. 灰盒测试:结合黑盒与白盒方法,模拟部分已知信息的攻击场景。
  5. 自动化扫描:利用工具对已知漏洞库(CVE)进行批量检测。

四、检测仪器与工具

为满足CC标准的高精度要求,检测过程中需使用专业仪器及工具:

  1. 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OpenVAS,用于识别系统及应用的已知漏洞。
  2. 协议分析仪:Wireshark、Burp Suite等,抓取并分析网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3. 渗透测试平台:Metasploit、Kali Linux,模拟攻击行为并生成测试报告。
  4. 静态分析工具:Fortify、Checkmarx,检测代码中的潜在风险。
  5. 硬件测试设备:逻辑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用于评估硬件设备的安全性能。

结语

通过CC标准的系统化检测流程,能够全面评估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可信赖的技术保障。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威胁升级,CC标准也将持续完善,助力构建更安全的数字生态。


分享

实验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测试流程

信息安全检测cc检测标准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信息安全检测cc检测标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 服务保障 一对一品质服务
  • 定制方案 提供非标定制试验方案
  • 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 全国取样/寄样 全国上门取样/寄样/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