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食品原料灰分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国家标准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食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原料质量控制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近期,某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一批小麦粉样品进行灰分含量检测时,发现其数值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引发了对原料特性与加工工艺的深度探讨。
本次检测样品为某食品企业提供的小麦粉(批次编号:CF2023-08),检测项目为灰分含量。灰分是衡量食品原料中无机矿物质残留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B 1355-2021 小麦粉》规定,一级小麦粉灰分含量应≤0.70%。而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灰分含量仅为0.35%,显著低于标准要求。
检测过程依据《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具体步骤为:称取样品于恒重的坩埚中,经电热板炭化后转移至高温炉,在550℃下灼烧至完全灰化,冷却后称量残留物质量并计算灰分含量。 主要仪器包括:
灰分含量过低可能源于两方面:一是原料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矿物质含量较低,导致籽粒天然灰分积累不足;二是企业采用多级研磨与精细筛分工艺,过度去除了麦麸和胚芽中的矿物质成分。此现象提示,生产企业需在工艺精细化与营养成分保留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因过度加工降低产品营养价值。
本次检测结果反映了现代食品工业对原料提纯技术的进步,但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追求口感与外观的同时,需兼顾食品天然营养成分的保留。未来,企业可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或强化原料筛选标准,实现产品质量与营养价值的双赢。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检测灰分低于太多检测标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有限空间检测的检测标准
下一篇: 钼酸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