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大豆质量检测的样品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原料大豆:包括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等不同品种。 2. 加工用大豆:用于豆油、豆粕等深加工产品的原料大豆。 3. 商品流通大豆:市场流通的散装或包装大豆产品,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大豆质量检测的核心项目涵盖以下内容: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杂质含量、霉变粒率。 卫生指标:农药残留(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重金属(铅、镉、砷、汞)、黄曲霉毒素B1。 感官指标:色泽、气味、形态完整性及异物情况。
采用105℃恒重法(GB 5009.3),通过干燥失重计算水分含量。
使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通过消化、蒸馏和滴定测定氮含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采用索氏抽提法(GB 5009.6),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并称重。
通过人工筛选结合机械筛分,按重量比例计算杂质及霉变粒占比(GB 5494)。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荧光检测器测定(GB 5009.22)。
1.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样品(精度0.0001g)。 2. 干燥箱:恒温干燥样品以测定水分。 3. 凯氏定氮仪:完成蛋白质消解、蒸馏及滴定过程。 4. 索氏抽提装置:用于脂肪提取实验。 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农药残留。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重金属含量。 7.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黄曲霉毒素B1。
检测数据用于评估大豆的储存稳定性、加工适用性及食用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如GB 1352、GB 2761)的大豆方可进入市场流通或用于食品生产。
通过科学的检测流程与仪器分析,可有效保障大豆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及行业健康发展。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大豆质量检测检验检测标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电缆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下一篇: 石墨检测有哪些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