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职业危害噪声检测标准及实施要点解析
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及心理问题。为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我国制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等标准,规范噪声检测流程。以下从检测样品、项目、方法及仪器四方面展开说明。
职业噪声检测的样品主要为工作场所的噪声源及暴露环境。具体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如冲压机、风机)、运输工具(叉车、货车驾驶室)、人员密集作业区(装配线、控制室)等。检测需覆盖不同工作时段(高峰生产、常规作业)及岗位(固定工位、巡检区域),确保数据代表性。
依据国家标准,核心检测项目包括以下三类:
检测需遵循以下步骤: 1. 前期准备 确认企业生产周期,选择正常工况下的检测时段。根据车间布局图划分测量区域,确定采样点数量(每100㎡至少设置1个点,不足部分按实际面积计算)。
2. 现场测量 使用声级计在距离设备1米、离地高度1.2-1.5米处进行测量。对于流动岗位,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进行全程监测。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取平均值。
3. 数据修正 根据背景噪声(非工作状态环境声级)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当实测值与背景噪声差值小于3dB时,需重新选择检测条件。
1. 积分平均声级计 符合GB/T 3785.1标准的2型及以上声级计,需具备A计权、F档时间计权及频谱分析功能,如AWA5680型多功能声级计。
2. 个体噪声剂量计 用于移动岗位监测,要求具备24小时连续记录能力,如SVAN 958型噪声剂量计。
3. 声校准器 每次测量前后需使用1级声校准器(如B&K 4231)对仪器进行校准,偏差不得大于0.5dB。
根据GBZ 2.2规定,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为85dB(A)(8小时等效声级),峰值声压级不得超过140dB。检测结果超出限值时,需采取工程降噪(隔音罩、消声器)、个体防护(耳塞、耳罩)及缩短暴露时间等控制措施,并定期复测验证效果。
通过规范化的噪声检测,企业可有效识别高风险岗位,优化职业健康管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职业危害检测噪声检测标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断桥铝检测执行检测标准
下一篇: 窑炉检测执行什么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