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所!
试验专题 站点地图 400-635-0567

当前位置:首页 > 检测项目 > 非标实验室 > 检测标准

贝类毒素检测的标准参考

原创发布者:北检院    发布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贝类毒素检测标准与流程解析

检测样品

贝类毒素检测的样品主要包括海洋及淡水环境中常见的双壳类、腹足类及头足类贝类,例如牡蛎、扇贝、蛤蜊、贻贝、鲍鱼等。样品需在捕捞后快速冷冻保存,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通常低于-18℃),以确保毒素稳定性。检测前需对样品进行去壳、均质化处理,提取可食用部分用于后续分析。

检测项目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13-2016)的要求,贝类毒素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以下四类:

  1.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主要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及其衍生物构成,可引发人体神经麻痹。
  2.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以冈田酸(Okadaic Acid)为代表,可导致消化系统异常。
  3. 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主要成分为软骨藻酸(Domoic Acid),可能损伤神经系统。
  4.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如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影响神经信号传递。

检测方法

1. 生物测定法

  • 小鼠生物法:传统检测手段,通过观察小鼠注射样品提取液后的存活时间判断毒素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但存在伦理争议,逐步被仪器分析法替代。
  • 细胞毒性法:利用毒素对特定细胞系的毒性作用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高通量筛查。

2. 仪器分析法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当前主流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毒素,灵敏度达微克级(μg/kg),符合欧盟(EC)No 15/2011等法规要求。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快速筛查PSP、DSP等毒素,适用于现场检测。

检测仪器

  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用于分离和定量ASP、DSP等毒素。
  2.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riple Quad MS):与LC联用,实现痕量毒素的精准定性及定量。
  3. 酶标仪:支持ELISA法的吸光度读取,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初筛。
  4. 固相萃取装置(SPE):用于样品前处理,富集目标毒素并去除杂质。

结语

贝类毒素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需结合生物测定法与仪器分析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合规性。随着检测标准的更新与技术进步,自动化、高灵敏度的LC-MS/MS方法将成为未来主流,助力全球贝类产品的质量监管。


分享

实验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测试流程

贝类毒素检测的标准参考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贝类毒素检测的标准参考)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 服务保障 一对一品质服务
  • 定制方案 提供非标定制试验方案
  • 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 全国取样/寄样 全国上门取样/寄样/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