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所!
试验专题 站点地图 400-635-0567

当前位置:首页 > 检测项目 > 非标实验室 > 其他样品

活性成分颗粒分布检测

原创发布者:北检院    发布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活性成分颗粒分布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在制药、化妆品及化工行业中,活性成分的颗粒分布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精准的颗粒分布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以某药物缓释片为例,介绍其活性成分颗粒分布的检测流程与相关技术。

一、检测样品 本次检测的样品为某企业生产的药物缓释片,主要活性成分为盐酸二甲双胍。样品经预处理后,通过粉碎和筛分获得待测粉末,确保颗粒分散均匀,无结块现象。

二、检测项目

  1. 颗粒粒径分布:测定活性成分颗粒的D10、D50、D90等特征粒径参数。
  2. 分布均匀性:分析颗粒大小的离散程度,评估批次间一致性。
  3. 形态分析:观察颗粒形状(如球形度、表面粗糙度)对分布的影响。

三、检测方法

  1. 激光衍射法 利用颗粒对激光的散射特性,通过Mie散射理论计算粒径分布。该方法适用于0.1~3000 μm范围的颗粒,具有快速、重复性高的特点。
  2. 动态光散射法(DLS) 针对纳米级颗粒(1~1000 nm),通过分析布朗运动引起的散射光波动,获得粒径分布数据。
  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对颗粒形貌进行定性观察与定量统计,验证其他方法的准确性。

四、检测仪器

  1. 激光粒度分析仪
  • 型号:Malvern Mastersizer 3000
  • 测量范围:0.01~3500 μm
  • 功能:全自动测量,支持干湿法分散。
  1. 纳米粒度分析仪
  • 型号:Beckman Coulter DelsaMax Pro
  • 测量范围:0.3~10 μm
  • 功能:高灵敏度检测纳米颗粒及悬浮液。
  1. 场发射扫描电镜
  • 型号:Hitachi SU8000
  • 分辨率:1.0 nm(15 kV)
  • 功能:超高清形貌表征,支持能谱分析(EDS)。

五、结果与意义 通过上述检测,可明确活性成分的颗粒分布特征,指导生产工艺优化。例如,若D90值超出标准范围,可能需调整粉碎参数或添加分散剂。此外,均匀的颗粒分布能够提升药物溶出速率,从而保障疗效与安全性。

结语 颗粒分布检测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仪器精度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未来该领域将进一步推动医药、材料等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企业需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配的检测方案,以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质量把控。

实验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测试流程

活性成分颗粒分布检测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活性成分颗粒分布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 服务保障 一对一品质服务
  • 定制方案 提供非标定制试验方案
  • 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 全国取样/寄样 全国上门取样/寄样/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