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所!
试验专题 站点地图 400-635-0567

当前位置:首页 > 检测项目 > 非标实验室 > 其他样品

电镜微观形貌检测

原创发布者:北检院    发布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电镜微观形貌检测分析报告

检测样品

本次检测样品为某新型铝合金材料(牌号:Al-6Zn-2Mg-1Cu),样品经过机械抛光及化学腐蚀预处理,表面清洁无污染。该材料拟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需通过微观形貌分析验证其晶粒结构及表面缺陷特征。

检测项目

  1. 表面形貌观察:分析样品表面晶粒分布、孔隙及裂纹等缺陷。
  2. 微观结构表征:研究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形貌及分布规律。
  3. 界面特征分析:观察晶界、相界及腐蚀区域的界面形貌。

检测方法

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分析(EDS)**技术。

  1. 样品制备:将铝合金样品切割为10 mm×10 mm尺寸,经乙醇超声清洗后喷镀金膜以增强导电性。
  2. 观测条件:高真空模式下,加速电压设定为15 kV,工作距离8 mm,二次电子(SE)和背散射电子(BSE)双模式成像。
  3. 数据分析:利用EDS对选定区域进行元素面分布及点扫描分析,结合图像处理软件(ImageJ)统计晶粒尺寸。

检测仪器

  1. 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蔡司Sigma 500场发射扫描电镜,分辨率可达1 nm,配备牛津仪器能谱仪(EDS)。
  2. 样品制备设备:离子溅射仪(型号:Leica EM ACE200),用于样品表面导电镀层处理。

检测结果

  1. 表面形貌:SEM图像显示,样品表面晶粒呈等轴状,平均晶粒尺寸为58 μm,局部区域存在微米级孔隙(直径约13 μm),未发现明显裂纹。
  2. 第二相分布:BSE模式下观察到大量纳米级MgZn₂析出相,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尺寸范围为20~50 nm,EDS分析确认其成分为Zn、Mg富集。
  3. 界面特征:晶界处存在连续θ相(Al₂Cu),宽度约100 nm;腐蚀区域呈现蜂窝状结构,与基体界面清晰,未发现元素扩散现象。

结论

通过电镜微观形貌检测,明确了该铝合金材料的晶粒结构、第二相分布及表面缺陷特征,结果符合航空航天材料的高强度与耐腐蚀性要求。建议进一步优化热处理工艺以减少孔隙率,提升材料性能。

(本文为模拟检测报告,数据仅作参考)

实验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测试流程

电镜微观形貌检测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电镜微观形貌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 服务保障 一对一品质服务
  • 定制方案 提供非标定制试验方案
  • 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 全国取样/寄样 全国上门取样/寄样/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