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颗粒直径检测是材料科学、化工、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常见的分析需求,主要目的是确定颗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直径或特定尺寸范围内的颗粒占比。以下是常见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1. 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 原理:通过颗粒对激光的散射角度和强度反推粒径分布(基于米氏散射理论)。
- 适用场景:
- 液体或气体中的悬浮颗粒(如乳液、纳米材料)。
- 粒径范围:0.1 μm ~ 3 mm。
- 优点:快速、重复性好,适合宽分布样品。
- 缺点:需假设颗粒为球形,对非球形颗粒误差较大。
2. 动态光散射(DLS,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 原理:分析颗粒在液体中布朗运动导致的光强波动,计算粒径。
- 适用场景:
- 纳米级颗粒(1 nm ~ 1 μm)。
- 胶体、蛋白质、高分子溶液。
- 优点:适合小颗粒,无需校准。
- 缺点:对样品纯度要求高,易受团聚干扰。
3. 显微镜图像分析法
- 光学显微镜:
- 粒径范围:1 μm ~ 1 mm。
- 手动或软件分析图像(如ImageJ)。
- 电子显微镜(SEM/TEM):
- 粒径范围:1 nm ~ 100 μm。
- 高分辨率,可直接观察形貌。
- 优点:直观、可分析形状和结构。
- 缺点:耗时,样本制备复杂(如镀膜、干燥)。
4. 库尔特计数器(Coulter Counter)
- 原理:通过颗粒通过微孔时的电阻变化测量体积,推算直径。
- 适用场景:
- 液体中的细胞、微米级颗粒(0.4 μm ~ 1.6 mm)。
- 优点:高精度,适合窄分布样品。
- 缺点:易堵塞微孔,需导电介质。
5. 沉降法(Sedimentation)
- 原理: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通过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计算粒径。
- 方法:
- 重力沉降:1 μm ~ 100 μm。
- 离心沉降:0.01 μm ~ 10 μm。
- 优点:设备简单,适合大颗粒。
- 缺点:耗时长,需已知密度和粘度。
6. 筛分法(Sieving)
- 原理:使用标准筛网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
- 适用场景:
- 优点:低成本,操作简单。
- 缺点:仅适用于较大颗粒,无法分析形状影响。
7. 超声衰减法(Ultrasound Attenuation)
- 原理:通过超声波在悬浮液中的衰减特性反推粒径。
- 适用场景:
- 高浓度悬浮液(如陶瓷浆料、药品)。
- 粒径范围:10 nm ~ 1000 μm。
- 优点:可在线监测,无需稀释样品。
- 缺点:需复杂算法处理数据。
选择检测方法的关键因素
- 粒径范围:纳米级(DLS)、微米级(激光衍射)、毫米级(筛分法)。
- 样品状态:液体、粉末、悬浮液、干粉。
- 精度需求:是否需要统计分布(如D10, D50, D90)或单颗粒分析。
- 成本与时间:电镜成本高但分辨率高;筛分法低成本但粗糙。
- 标准规范:遵循行业标准(如ISO 13320激光衍射法、ISO 22412 DLS法)。
典型案例
- 制药行业:激光衍射法检测药物颗粒均匀性(符合USP标准)。
- 纳米材料:DLS或TEM分析量子点粒径。
- 土壤/砂石:筛分法+显微镜辅助。
若有具体应用场景或样品类型,可进一步优化方案!
实验仪器
测试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颗粒直径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