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所!
试验专题 站点地图 400-635-0567

当前位置:首页 > 检测项目 > 非标实验室 > 其他样品

分子量检测

原创发布者:北检院    发布时间:2025-04-04     点击数:

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未登录无法保存相关的内容
登录可获得更好的体验
登录

送华为三折叠
客户端下载
banner
分子量检测中质谱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


 
思考中...
分子量检测


 
已深度思考(用时1分2秒)

嗯,我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分子量检测的。首先,我得弄清楚什么是分子量,以及检测它的方法有哪些。分子量通常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也就是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原子量总和。例如,水的分子量是(2×1) + 16 = 18 g/mol。那么,检测分子量的方法可能有哪些呢?
我记得在化学课上老师提到过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质谱仪可以将样品分子离子化,然后根据质荷比(m/z)来测定分子量。不过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可能涉及到样品的挥发和电离,然后通过电场和磁场使离子束分离,检测器根据到达时间和位置确定质量。不过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凝胶渗透色谱(GPC)或者光散射法?或者核磁共振(NMR)也可以用来推断分子量?
另外,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分子。比如质谱法适合小分子,而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可能需要其他方法,比如SDS-PAGE或者超速离心?或者像多角度光散射(MAL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这时候可能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质谱法的步骤可能包括:样品制备,电离(比如电子轰击、电喷雾电离ESI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量分析器(飞行时间TOF,四极杆,离子阱等),检测器。不同类型的质谱仪适合不同的分子,比如MALDI-TOF常用于大分子如蛋白质。那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如何?是否需要标准品进行校准?
另外,还有可能使用渗透压法、粘度法或者冰点下降法等传统方法,但这些可能精度较低,适用于特定情况。比如冰点下降法是通过测量溶液冰点的降低来计算溶质的分子量,但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摩尔浓度,可能只适用于小分子且纯度高的样品。
回到质谱法,假设现在有一个有机小分子,如何通过质谱确定其分子量?通常质谱图会显示分子离子峰,其质荷比对应于分子量。不过需要考虑是否容易形成加合离子(比如加钠或钾离子),这时候分子离子峰可能显示为M+Na或M+K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M+。例如,如果分子离子峰在m/z 150,而实际分子量可能是150减去质子的质量(如果是正离子模式),或者需要考虑电荷状态。比如在电喷雾中,可能形成多电荷离子,这时候分子量需要根据多个峰来计算。
比如,如果一个蛋白质在电喷雾质谱中出现多个峰,对应的不同电荷状态,比如m/z为1000,电荷为+10,那么分子量就是1000×10 - 10×1(因为每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减去质子的质量?这里可能需要更准确的计算)。或者正确的公式是分子量 = (m/z × z) - z×1.0073(质子的质量)?或者是否忽略质子的质量差,因为相对于整个分子来说很小?或者可能直接用m/z乘以电荷数再减去电荷数乘以1(近似)?
这时候可能需要具体例子来理解。比如,如果有一个峰在m/z 1002,对应的电荷是+2,那么分子量应该是1002 × 2 - 2×1.0073 ≈ 2004 - 2.0146 ≈ 2001.9854,即大约2002 Da。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分子量可以这样计算。但如果是单电荷的话,就直接是m/z值减去质子的质量吗?比如,单电荷正离子的话,分子量是m/z - 1.0073?或者因为电离时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实际上是加上质子的质量?这里可能需要更仔细地理清电离过程。
比如,在电子轰击电离(EI)中,通常会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M^+,这时候质荷比是M的分子量除以1,所以分子量就是m/z的值。这种情况下,分子离子峰的m/z直接对应分子量。但如果是电喷雾电离(ESI),通常形成的是多电荷离子,比如[M+nH]^n+,此时m/z = (M + nH)/n,其中H是质子的质量(约1.0073)。那么,分子量M = (m/z × n) - n×1.0073。如果电荷数n已知的话,就可以计算。或者,如果有两个相邻的电荷态,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m/z值来解算n和M。例如,如果有两个峰,一个在m/z1对应电荷n,另一个在m/z2对应电荷n+1,那么可以建立两个方程解出M和n。例如,假设m/z1 = (M + n)/n,m/z2 = (M + (n+1))/(n+1)。通过解这两个方程可以求出M和n。
但可能对于实际应用来说,质谱软件会自动处理这些计算,给出分子量。所以检测分子量的关键在于正确解析质谱图中的分子离子峰或通过多电荷峰计算分子量。
除此之外,还有同位素峰的问题。比如,碳的同位素^13C的存在会导致峰周围出现同位素峰簇。通过分析同位素峰的分布,可以进一步确认分子式,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分子量。例如,对于含有n个碳的分子,其同位素峰中M+1峰的强度约为n×1.1%(因为^13C的自然丰度是约1.1%)。这可能帮助确定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进而帮助确定分子量。
那如果是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或聚合物,它们的分子量检测有什么不同呢?对于蛋白质,常用的方法可能是SDS-PAGE,但这种方法只是根据迁移率估算分子量,准确性较低,需要标准蛋白作为对照。更精确的方法可能是使用质谱,如MALDI-TOF,或者结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LC-ESI-MS)。对于合成高分子,如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通常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结合光散射或粘度检测器来测定平均分子量(如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等)。
总结一下,分子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

  1. 质谱法(MS):适用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高精度,可提供精确分子量。
  2. 核磁共振(NMR):通过分析化学位移和积分比,结合分子式推断分子量,但可能不如质谱直接。
  3. 凝胶渗透色谱/体积排除色谱(GPC/SEC):用于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平均分子量,需用标准品校准。
  4. 光散射法:如多角度光散射(MALS),直接测定大分子的绝对分子量,无需标准品。
  5. 渗透压法:测定数均分子量,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分子量。
  6. 粘度法:通过特性粘度与分子量的关系估算,常用于聚合物。
  7. 超速离心:通过沉降速度测定分子量,但操作复杂。
    现在,用户的问题可能更关注具体的检测步骤或不同方法的比较。比如,如何用质谱检测一个未知样品的分子量?或者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可能还需要考虑样品的状态(固态、液态)、纯度、是否容易挥发等因素。例如,质谱通常需要样品在气相中离子化,对于难挥发或热不稳定的样品,可能需要使用ESI或MALDI等软电离技术。而像GPC则需要样品溶解在特定溶剂中。
    假设现在有一个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想确定其分子量,常用的方法就是质谱。步骤可能是:
  8. 样品准备: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如甲醇、乙腈或水。
  9. 电离方式选择: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如ESI适合极性化合物,MALDI适合大分子,EI适合挥发性小分子。
  10. 进样:通过直接进样或与色谱联用(如GC-MS或LC-MS)以纯化样品。
  11. 质谱分析:得到质谱图,识别分子离子峰或加合离子峰。
  12. 数据处理:根据质荷比计算分子量,考虑可能的加合离子(如Na+、K+、H+)或同位素分布。
    例如,在ESI中,如果得到的主要峰是m/z 156.1,并且确定是单电荷的[M+H]+离子,则分子量为156.1 - 1.0073 ≈ 155.09 Da。如果观测到同位素峰,还可以通过同位素分布确认分子式。
    如果是大分子,比如蛋白质,MALDI-TOF质谱可能给出准分子离子峰,如[M+H]+,此时m/z即为分子量加1(近似),但需要考虑可能的加合情况,比如是否形成二聚体等。
    但需要注意,质谱测得的是精确质量,通过高分辨质谱(如TOF、Orbitrap、FT-ICR)可以区分不同分子式的分子量差异。例如,分子式C6H12O6和C12H24O12可能分子量相近,但精确质量不同,高分辨质谱可以分辨。
    此外,分子量的单位通常是道尔顿(Da)或克每摩尔(g/mol),相对分子质量是无量纲的,但数值上等于以g/mol为单位的摩尔质量。
    可能的误区包括将质谱中的基峰误认为分子离子峰,而实际上基峰可能来源于碎片离子。因此,正确识别分子离子峰是关键。有时分子离子峰可能不明显或者不存在,特别是对于易分解的化合物,此时可能需要使用软电离技术或降低电离能量。
    总结来说,分子量检测主要依赖于质谱技术,尤其是高分辨质谱,能够提供精确的分子量信息。其他方法如NMR、GPC等则根据应用场景和样品特性作为补充。
 

分子量检测是确定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关键步骤,常用方法及其要点如下:

1.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

  • 原理:将样品离子化后,根据质荷比(m/z)测定分子量。
  • 适用性:小分子至大分子(如蛋白质、聚合物)。
  • 技术分类
    • 电子轰击电离(EI):适用于挥发性小分子,直接得到分子离子峰(M⁺)。
    • 电喷雾电离(ESI):适合极性分子,常形成多电荷离子(如[M+nH]ⁿ⁺),需计算电荷态。
    • MALDI-TOF:用于大分子(如蛋白质),产生单电荷或低电荷离子。
  • 数据处理
    • 单电荷离子:分子量 ≈ m/z(正离子模式需减去质子质量,如[M+H]⁺则M = m/z - 1.0073)。
    • 多电荷离子:通过相邻电荷态峰解算,如M = (m/z × n) - n×1.0073。
  • 高分辨质谱(如Orbitrap、FT-ICR):区分同位素峰,精确确定分子式。

2. 核磁共振(NMR)

  • 原理:通过化学位移和积分比推断分子结构及原子数目,间接计算分子量。
  • 适用性:需已知分子式或结构片段,常用于验证而非直接测定。

3. 凝胶渗透色谱(GPC/SEC)

  • 原理:根据分子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推算分子量,需标准品校准。
  • 适用性: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测定,常结合光散射或粘度检测器提高精度。

4. 光散射法(如MALS)

  • 原理:通过散射光强度与分子量的关系直接测定绝对分子量。
  • 适用性: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无需标准品。

5. 传统方法

  • 渗透压法:测定数均分子量(Mn),适用于小分子溶液。
  • 粘度法:通过特性粘度与分子量的关系估算(如Mark-Houwink方程)。

操作示例(质谱法)

  1. 样品制备:溶解于适当溶剂(如甲醇、乙腈)。
  2. 电离选择:根据样品性质选择ESI(极性)或MALDI(大分子)。
  3. 进样:直接进样或联用色谱(LC/GC-MS)纯化。
  4. 数据分析
    • 识别分子离子峰(如[M+H]⁺)。
    • 处理多电荷峰(如蛋白质的电荷解卷积)。
    • 同位素分布验证分子式(如^13C峰分析)。

注意事项

  • 加合离子:注意Na⁺(+22.99)、K⁺(+38.96)等加合峰。
  • 碎片峰:基峰可能是碎片离子,需结合谱图解析经验。
  • 校准:使用标准品(如聚乙二醇)校准仪器。

总结

  • 首选方法:高分辨质谱(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
  • 大分子补充:MALS、GPC结合光散射。
  • 验证手段:NMR、元素分析辅助确认分子式。

分子量检测需根据样品特性、分子大小及所需精度选择合适方法,质谱法以其高灵敏度和准确性成为主流技术。

实验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仪器

测试流程

分子量检测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分子量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高效复合絮凝剂检测

下一篇: 总碱度检测

  • 服务保障 一对一品质服务
  • 定制方案 提供非标定制试验方案
  • 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严格保护客户隐私
  • 全国取样/寄样 全国上门取样/寄样/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