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D-二聚体定量检测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用于评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以下是对该检测的详细解析:
一、D-二聚体的基本概念
- 定义: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
- 生理意义:体内血栓形成后,纤溶系统激活,纤维蛋白被降解生成D-二聚体,其水平升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溶解过程。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
- 常用检测方法:
- 免疫比浊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15-30分钟),适用于急诊。
- ELISA:灵敏度高,但耗时较长,多用于科研。
- 化学发光法: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逐渐成为主流。
- 试剂盒组成:
- 包被抗D-二聚体抗体的磁微粒或乳胶颗粒。
- 校准品、质控品、缓冲液、显色底物(如ELISA)等。
三、临床应用
- 排除诊断: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阴性的D-二聚体(结合低临床概率)可排除诊断(敏感度>95%)。
-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辅助诊断(ISTH评分系统)。
- 辅助诊断:
- 主动脉夹层、恶性肿瘤相关血栓、妊娠并发症(如子痫前期)。
- 预后与监测:
- 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效果评估。
- 术后或重症患者血栓风险监测。
四、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 样本要求:
- 采集:枸橼酸钠抗凝血浆(蓝帽管),避免溶血或脂血。
- 处理:离心3000rpm×15分钟,2小时内完成检测或-20℃保存。
- 干扰因素:
- 假阳性:类风湿因子、高胆红素血症、溶血、炎症状态(如感染、手术创伤)。
- 假阴性:血栓形成早期(<24小时)、抗凝治疗(如肝素)、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
- 质量控制:
- 每日运行室内质控(正常/异常值)。
- 参与室间质评(EQA)确保结果可比性。
五、结果解读
- 参考范围:通常<0.5 mg/L FEU(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或<500 ng/mL,不同试剂厂商可能差异较大。
- 升高意义:
- 血栓性疾病(VTE、DIC、卒中)。
- 非血栓疾病:感染、肿瘤、妊娠、肝硬化、老年人(年龄相关性升高)。
- 阴性预测值:在低/中临床概率患者中,阴性结果可有效排除急性VTE。
六、局限性及进展
- 局限性:
- 特异性较低,不能单独确诊血栓。
- 老年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基线水平较高,需调整cut-off值。
- 最新进展:
- 高敏检测:提高对微小血栓的检出率。
- COVID-19相关凝血病:D-二聚体显著升高提示重症风险。
- 个体化cut-off值:根据年龄调整(如>50岁:年龄×10 μg/L)。
七、总结
D-二聚体检测是血栓性疾病排除诊断的重要工具,需结合临床评估(如Wells评分)、影像学检查(超声、CTA)综合判断。在质量控制及干扰因素排除的基础上,其阴性结果具有高临床价值,而阳性结果需进一步鉴别病因。未来趋势指向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和个体化参考范围的应用。
实验仪器
测试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D二聚体定量检测试剂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