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本次测试对象为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单电池及电堆模块,包含以下类型样品:
极化曲线测试 采用恒电流扫描法,依据GB/T 20042.5-2022标准,在25-80℃温度区间进行阶梯式加载,记录0.1-2.0A/cm²电流密度下的电压响应。
气体渗透检测 使用压差法测定质子交换膜的氢气渗透系数,测试环境控制为80℃、100%相对湿度,压差范围设定在50-200kPa。
耐久性加速测试 依据DOE燃料电池加速应力测试协议,进行1500次启停循环,每个循环包含30秒全负荷运行和60秒待机状态。
热成像分析 通过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电堆温度分布,结合电子负载仪进行动态工况模拟,记录温度梯度变化数据。
电化学工作站 型号:Bio-Logic VSP-300,用于交流阻抗谱(EIS)测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分析,配备温控测试夹具。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GreenLight G60测试平台,集成气体供应模块、湿度控制系统和150kW电子负载,支持自动化测试流程。
X射线衍射仪 Rigaku SmartLab型设备,用于催化层晶体结构分析和铂颗粒尺寸测定,扫描角度范围5-90°。
扫描电子显微镜 蔡司Sigma 500场发射电镜,配备EDS能谱仪,分辨率达1nm,用于观察膜电极微观形貌。
气体色谱分析仪 安捷伦8890GC系统,配置TCD和FID双检测器,可精确测定尾气中的氢气浓度和交叉渗透量。
通过系统性测试可全面评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性能,其中量产电堆样品在额定工况下达到1.1W/cm²的功率密度,启停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氢气渗透率低于3.5mL/min·cm²。测试数据为产品优化提供关键依据,特别在催化层制备工艺改进后,铂利用率提升18%,电压衰减率下降至3μV/cycle。该检测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燃料电池产品验证。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指标测试)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油气回收装置指标试验
下一篇: 集成电路-倾角传感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