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本次检测的样品为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生成的次氯酸钠溶液,样品来源包括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型号分别为A-1000、B-2000、C-3000),以及同一设备在不同运行时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下生成的溶液。所有样品均按照《GB/T 19106-2013 次氯酸钠》标准进行采集和保存。
检测项目涵盖次氯酸钠溶液的核心指标,包括:
有效氯浓度 采用碘量法(参照GB/T 19106-2013):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量计算有效氯浓度。
次氯酸钠产量 通过设备出口流量计记录单位时间产液体积,结合溶液密度和有效氯浓度换算为次氯酸钠质量。
电流效率 基于法拉第电解定律,根据电解电流、时间及实际生成的次氯酸钠质量,计算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值。
盐耗与能耗 盐耗通过测量电解前后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化计算;能耗由电能表记录设备运行时的总耗电量。
pH值 使用校准后的pH计直接测量溶液酸碱度。
杂质分析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未反应的氯化钠残留量通过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稳定性测试 将溶液密封避光保存于25℃恒温箱中,每隔7天检测有效氯浓度,持续观察28天。
通过对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的综合检测,可有效评估设备的运行效率、经济性和产物质量。检测数据表明,不同型号设备在电流效率、盐耗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备。检测结果符合《GB/T 19106-2013》和《HJ/T 258-2006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标准要求,为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指标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上一篇: 压力溶气气浮装置指标检测
下一篇: 超滤装置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