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通常指200-400 nm波长范围)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以下是其关键要点:
1. 基本原理
- 电子跃迁:紫外光能量使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如π→π*、n→π*跃迁)。
- 吸收定律:遵循朗伯-比尔定律:�=�⋅�⋅�A=ε⋅c⋅l,其中:
- �A:吸光度
- �ε:摩尔吸光系数(L·mol⁻¹·cm⁻¹)
- �c:溶液浓度(mol/L)
- �l:光程(比色皿厚度,cm)
2. 仪器组成
- 光源:氘灯(紫外区)、钨灯(可见光区)。
- 单色器:分光,选择特定波长。
- 样品池:石英比色皿(适用于紫外光,玻璃会吸收紫外光)。
-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或CCD,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
3. 检测步骤
- 样品准备:溶解样品于透明溶剂(如水、乙醇、乙腈),避免溶剂在检测波长处有吸收。
- 基线校正:用纯溶剂作为空白,扣除背景干扰。
- 扫描光谱:记录样品在紫外区的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maxλmax)。
- 定量分析:在�maxλmax处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4. 应用领域
- 定量分析: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如蛋白质、核酸、药物)。
- 纯度检测:通过吸收峰形和位置判断样品纯度(如是否存在杂质吸收)。
- 结构鉴定:辅助推断有机物结构(如共轭体系、芳香环的存在)。
- 动力学研究:监测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推算反应速率。
5. 注意事项
- 溶剂选择:确保溶剂在检测波长范围内透明(例如:水适用于>190 nm,乙醇适用于>210 nm)。
- 浓度控制:吸光度建议在0.2-1.0之间(避免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 干扰排除:避免溶液中存在气泡、悬浮颗粒或强吸收杂质。
- 仪器维护:定期校准波长准确性,清洁比色皿。
6. 常见问题
- 基线漂移:可能由光源不稳定或温度变化引起。
- 吸收峰过强/过弱:需调整样品浓度或稀释倍数。
- 溶剂峰干扰:更换溶剂或选择更长检测波长。
示例应用
- DNA浓度测定:在260 nm处测定吸光度,1 OD≈50 μg/mL(双链DNA)。
- 药物分析:如测定阿司匹林在275 nm处的吸光度进行定量。
- 环境监测:检测水中苯酚类污染物(紫外特征吸收约270 nm)。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操作细节或具体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说明需求!
实验仪器
测试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紫外吸收光谱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