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报价?获取试验周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配制酱油的检测需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重点关注其成分、添加剂、安全性及理化指标。以下是配制酱油检测的关键要点和流程:
一、检测依据标准
- 国家标准:
- 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规定酱油的卫生要求、污染物限量等。
-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及限量。
- GB 18186-2000《酿造酱油》:部分指标可作为参考(配制酱油可能需额外检测合成成分)。
- 行业规范:
- SB/T 10336-2012《配制酱油》:明确配制酱油的定义、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二、核心检测项目
- 理化指标:
- 氨基酸态氮:反映酱油的鲜味和品质(配制酱油的氨基酸态氮通常≥0.4g/100mL)。
- 全氮:代表蛋白质含量,影响风味(配制酱油的全氮≥0.7g/100mL)。
-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衡量有效成分含量。
- 食盐(NaCl)含量:通常为14-18g/100mL。
- 安全性指标:
-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铅(Pb)、砷(As)、镉(Cd)、黄曲霉毒素B₁等。
- 添加剂检测:
-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及其盐类(需符合GB 2760限量)。
- 色素:焦糖色(需检测4-甲基咪唑等副产物)。
- 甜味剂:三氯蔗糖、糖精钠(是否违规添加)。
- 增鲜剂:谷氨酸钠(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I+G)。
- 真实性检测:
- 检测是否掺假(如用酸水解植物蛋白液冒充酿造酱油)。
- 同位素分析(如碳同位素比值)鉴别天然与合成成分。
三、检测方法
- 氨基酸态氮:甲醛值法(GB 5009.235)。
- 全氮:凯氏定氮法(GB 5009.5)。
- 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GB 5009.28)。
- 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微生物检测:平板计数法(GB 4789系列标准)。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氨基酸态氮不达标:
- 可能原因:配制过程中酸水解植物蛋白液比例不足或质量差。
- 改进措施:调整配方或更换原料。
- 防腐剂超标:
- 可能原因:过量添加苯甲酸/山梨酸以延长保质期。
- 解决方案:改用其他防腐工艺(如巴氏杀菌)。
- 掺假鉴别:
- 若检测到异常同位素比值或非天然成分,可能为合成酱油,需追溯原料来源。
五、检测机构选择
- 优先选择具备**CMA(中国计量认证)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的实验室。
- 检测周期通常为5-7个工作日,费用根据项目数量约500-2000元不等。
六、注意事项
- 配制酱油需明确标注“配制”字样,不得以“酿造酱油”名义销售。
- 定期送检原料(如酸水解植物蛋白液)及成品,确保生产合规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检测流程或报告解读,建议咨询专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实验仪器
测试流程

注意事项
1.具体的试验周期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2.文章中的图片或者标准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每个样品和项目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终以工程师告知的为准。
3.关于(样品量)的需求,最好是先咨询我们的工程师确定,避免不必要的样品损失。
4.加急试验周期一般是五个工作日左右,部分样品有所差异
5.如果对于(配制酱油检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工程师为您一一解答。